互联网的历史(1969-2009)

news/2024/6/17 21:33:06

from 译言-电脑网络 by jcky

原文作者:Cameron Chapman
原文链接:The History of the Internet in a Nutshell
译者:jcky

如果你正在读这篇文章,那么很可能你花费了很多时间在网上。然而,考虑到互联网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影响,又有多少人了解互联网是如何起家的呢?

下面是互联网的一个简史,包括重要的日期、人物、项目、网站以及其它可以让你至少明白我们现在称作互联网的到底是什么或者是从那里来的。

由于互联网完整的历史需要几本书来写,这篇文章只是让你熟悉在1969-2009年期间互联网的里程碑和给互联网带来变革和进步的事件。


1969:阿帕网(Arpanet )

阿帕网是第一个使用包交换技术(当时来说,这是一项新技术)的真实网络。 1969年10月29日,斯坦福大学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计算机首次连接了起来。 实际上,他们是未来互联网的第一台主机。

在网络上发送的第一条消息应该是“Login”,但据报道,在发送字母“g“的时候,连接断了。


1969: Unix

60年代的另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是开始使用Unix:一个在设计上对Linux和FreeBSD(当今,在网络服务器和网络主机提供商中最有名的操作系统)产生重大影响的操作系统。


1970:阿帕网络(Arpanet network)

1970年,在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和BBN(该公司发明了可用于连接上网络的“接口信息处理器”)公司之间建立的网络。


1971: 电子邮件

电子邮件于1971年首次被  Ray Tomlinson 开发出来,他也是那个决定使用“@”符号将用户名和电脑名字(后来变成了域名)分开的人。


1971: 古登堡计划和电子图书

1971年,最引人注目的开发是古登堡计划的开始。对于那些不熟悉这个网站的人来说,古登堡计划是一个全球性的努力,它的目的是将那些公共领域的书籍做成各种格式的电子书并供免费使用。


事情起因于当 Michael Hart  获得了大量的计算时间的时候,他同时意识到未来的计算机不仅仅是计算本身,但是还包括存储、检索和查找信息,就像那个时候只有图书馆有的功能。他手动 动键入(无光学字符识别仪器)了“独立宣言”,并推出了古登堡计划,以便使得书籍中的信息也可以以电子的形式广泛传播。事实上,这就是电子书的诞生之日


1972: CYCLADES(法国的网络)

法国于1972年开始建立自己的类似于阿帕网的项目,叫做 CYCLADES 。虽然 CYCLADES 最终关闭了,但是它的一个想法很关键:主机只负责数据的传输而不是网络本身。


1973: 第一个跨大西洋的连接和电子邮件的普及

1973年,阿帕网第一次跨过了大西洋,和英国伦敦的一所大学连了起来。 同一年,电子邮件占所有网络活动的75%。


1974:  TCP/IP协议的诞生

1974年是有突破性的一年。通过了一项将类阿帕网连接到一个所谓的“网 际网路”的提议,这将没有中央控制,并会在传输控制协议(最终变成了TCP / IP协议)的规定下工作。


1975: 电子邮件客户端

随着电子邮件的流行,1975年,南加州大学的程序员 John Vittal 开发了第一个现代电子邮件程序。这个程序(叫MSG)在技术上的最大进步是增加了 “回复”和“转发”功能。


1977: 电脑上的调制解调器

1977年是我们今天所知道的互联网发展的重要一年。这一年,  Dennis Hayes  和  Dale Heatherington 开发了调制解调器,并介绍和出售给了计算机爱好者。


1978: 电子公告栏系统 (BBS)

在1978年的一次暴风雪期间,第一个公告栏系统(BBS)诞生了。


1978:垃圾邮件的诞生

1978年,不请自来的商业电子邮件(后来称为垃圾)第一次诞生,Gary Thuerk给加利福尼亚的600个用户发了垃圾邮件。

 

1979: MUD – 最早的多角色游戏

魔兽世界和第二人生是从1979年开始开发的,当时被称作MUD(多用户地牢的简称)。MUD是 完全基于文本的虚拟世界,将角色扮演游戏、互动、剧情和网上聊天结合在了一起。


1979: 新闻组(Usenet)

新闻组(Usenet)也于1979年由两名研究生创建。 新闻组是一个基于互联网的讨论系统,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可以在相关的新闻组中发布、公开信息,并就某一主题进行讨论。


1980: 查询软件

欧洲核研究组织(也就是更广为人知的CERN)开发了 ENQUIRE (由  Tim Berners-Lee 编写),这是一个用超文本写的程序,世界各地物理实验室的科学家可以利用超文本(超连接)跟踪人、软件和项目。


1982: 第一个表情

虽然很多人认为表情是Kevin MacKenzie于1979年发明的。但是它是在1982年  Scott Fahlman 在一个笑话之后用了一个 :-),而 不是MacKenzie用的-)。 现代的表情从此诞生了。


1983: 阿帕网上的计算机通过TCP/IP交换数据

1983年1月1日阿帕网开始通过Vinton Cerf开发的TCP/IP协议交换数据 。数以百计的电脑都连到了交换机上,服务器这一名字也是83年开始叫的。


1984: 域名系统 (DNS)

域名系统于1984和第一个域名服务器(DNS)一起创建。 域名系统是很重要的,因为与以前的数字相比,它使得互联网上的地址更加人性化。  DNS服务器使互联网用户可以输入一个容易记住的域名,然后它会自动将它转换成IP地址。


1985: 虚拟社区(Virtual communities)

1985年,WELL(简称全球电子链接)出现了,那个时候最古老的一个虚拟社区现在还在运行中。它由Stewart Brand和Larry Brilliant于85年2月开发。 它开始是为了让全球的读者和作者进行交流,并且是一个开放的的但是却是“有文化底蕴的、高智商的”人的聚会点。 连线杂志曾一度将WELL评为“最有影响的国际在线社区。”


1986: 协议战争(Protocol wars)

所谓的协议战争开始于1986年。 当时欧洲推行开放互联系统(OSI),而美国正在利用因特网/阿帕网协议(最终取得了胜利)。


1987: 互联网在发展

到了1987年,互联网上有近三万名主机。以前的阿帕网协议只能限于有1000台主机,但是采用了 TCP / IP标准后,使得有更多的主机变成了现实。


1988: IRC – 互联网中继聊天

此外,在1988年,互联网中继聊天(IRC)首次被部署,从而为今天使用的实时聊天和即时消息程序开了先河。


1988: 第一次重大的、恶意的基于互联网的攻击

第一个主要的互联网蠕虫是1988年发行的。它 被称为“莫里斯蠕虫”,作者是Robert Tappan Morris,导致了大部分地区的互联网的中断。

 

1989:美国在线(AOL)诞生了

当苹果在1989年推出AppleLink程序后,该项目被重新命名,美国在线(AOL)就诞生了。 美国在线,今天仍然存在,后来使得互联网在普通用户之间受到了欢迎。


1989: 万维网(WWW)的推出


 

1989年,Tim Berners-Lee写的万维网协议也诞生了 它最初发表在MacWorld的3月刊上,并在1990年5月重新发表。它是为了告诉 欧洲粒子物理研究所(CERN),一个全球性的超文本系统是CERN的最佳选择。 它最初被称为“Mesh”,当Berners-Lee在1990年编写代码的时候,“万维网”这个词诞生了。

 

1990: 第一个商业性的拨号上网ISP

第一个商业性质的互联网拨号服务供应商也于1990年诞生—— The World 同年,阿帕网停止使用了。


1990: 万维网协议完成了

万维网协议的代码由 Tim Berners-Lee编写,基于他一年前提出的建议和HTML、HTTP、URL标准。


1991: 第一个网页诞生了

1991年在互联网世界有很多重大创新。 第一个网页被创建,并且很像第一份电子邮件解释什么是电子邮件,他的目的是解释什么是万维网。


1991: 第一个基于内容的搜索协议

同一年,第一个查找文件内容而不仅仅是查找文件名称的搜索协议诞生了,叫做 Gopher


1991: MP3成为标准

也是在同一年,MP3文件格式正式被接纳为标准。 被高度压缩后的 MP3文件,后来成为通过互联网分享歌曲和整个专辑的流行格式。


1991: 第一个摄像头

这个时代的有趣的发明之一就是第一个摄像头。它 部署在剑桥大学的计算机实验室,其唯一目的是监视一个咖啡壶,使实验室用户可避免将时间浪费在一个空的咖啡壶上。


1993: Mosaic –——第一个供大众使用的图形化浏览器

第一个被广泛下载的互联网浏览器是1993年开发的 Mosaic 虽然 Mosaic 不是第一个Web浏览器,但它被认为是第一个可以使非技术人员上网的浏览器。


1993: 政府加入的乐趣

1993年,白宫和联合国网站均上线了,标志着.gov和.org域名的开始使用。


1994: 网景浏览器(Netscape Navigator)

Mosaic的第一个大的竞争对手—— Netscape Navigator ——在一年之后(1994)发布了。


1995: 互联网的商业化

1995年通常被认为是网络商业化的第一年。 虽然在95年之前,有一些已经上线的商业企业,但是在那一年有一些关键的事态进展。首先, SSL  (Secure Sockets Layer)由网景公司开发出来了, 使在线进行金融交易(如信用卡付款)更加安全。

此外,两个主要的网上企业在同一年开始运营。在"Echo Bay"上的第一次交易在这一年进行,Echo Bay 后来变成了  eBay 。  Amazon.com 在1995年也开始运营了,虽然它在6年内没有盈利,直到2001年才开始盈利。


1995: Geocities和 Vatican 的上线,还有JavaScript

这一年的其他重大进展还有新推出的 Geocities (于2009年10月26日终止)。


  Vatican 也第一次上线。

Java和JavaScript(刚开始被其创始人  Brendan Eich 称为 LiveScript,并将其作为Netscape Navigator浏览器的一部分进行了部署)在1995年首次被介绍给了大众。第二年,微软发  布了 ActiveX


1996: 第一个基于网络的服务(webmail) 

1996年, HoTMaiL 的(大写字母合在一起是HTML)——第一个邮件服务启动了。


1997: 术语“博客”出现了

虽然第一个博客有这样或那样的形式,但是“博客”这个词在1997年被第一次使用。


1998:第一个不是靠传统媒体报道的新闻

1998年,第一个打破传统方式的重大新闻报道是克林顿/莱温斯基的性丑闻(也有像“Monicagate”之类的绰号),在新闻周刊宣布这一事件结束之后, The Drudge Report  网站发布了这条新闻。


1998: Google!

Google在1998年上线,给人们在网上搜索信息的方式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


1998: 基于互联网的文件共享开始生根发芽

同样是在1998年,Napster公司在互联网上为音频文件的共享打开了大门。


1999: SETI@home项目

1999年是另外一个更加有趣的项目上线的时候: SETI@home 项目。 该项目是一个通过 互联网 利用世界范围内的300多万台计算机进行计算的 分布式计算 项目,一旦计算机处于屏幕保护状态,那么意外着计算机就处于空闲状态了,这样就可以利用这些些计算机的处理能力了。该项目目的是通过分析天文数据来探索外星球智能的迹象。


2000: 网络泡沫破裂

2000年是网络泡沫破裂的一年,给大批投资者造成了巨大损失。数百家公司被迫关闭,有一些还没有为他们的投资者盈利。 纳斯达克,列出了受泡沫影响的许多高科技公司,最高时达到了5,000点,然后在一天之内失去了10%的价值,并最终在2002年10月降到了谷底。


2001: 维基百科发布

在网络泡沫依然强劲的时候,维基百科于2001年启动,为聚合式的网站内容/社会化媒体铺平了道路。


2003: 网络电话(VoIP)成为主流

2003年:Skype面向大众发布,给用户提供了一个界面友好的IP语音电话。


2003: MySpace 变成了最流行的社交网络

同样是在2003年,MySpace发布。 它后来发展成为一个时期内(现在已经被Facebook取代)最流行的社交网络。


2003: CAN-SPAM Act 将垃圾邮件拒之门外

2003年的另一个重大进展是在控制未经请求的色情和营销信息方面的成果,即众所周知的 CAN-SPAM Act


2004: Web 2.0

虽然在1999年Darcy DiNucc就创造了“Web2.0“这个词,它 指的是高度互动并由用户驱动的网站和富互联网应用(RIA),直到2004年才得到广泛使用。 在第一次Web 2.0会议上, John Batelle和 Tim O’Reilly提出了“网络平台”这个概念:应用软件构建在互联网上,逐渐远离桌面(桌面软件有依赖操作系统、缺乏互操作性的缺点)。


2004:社会华媒体和Digg

术语“社会化媒体”被认为首先由Chris Sharpley提出,并在同一年,“Web2.0“成为了主流概念。社会化媒体网站和网络应用允许用户创建和分享内容,并且在这个平台上可以相互交流。

Digg ,一个全新的社会新闻网站,于2004年11月推出,为诸如  Reddit Mixx ,和  Yahoo! Buzz 之类的网站开了先河。 Dig对传统的发现和产生网络内容的方式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新闻和网站连接全都是由社区投票民主决定。


2004:  Facebook向大学学生开放

Facebook 于2004年推出,当时只是对大学生开放并叫做“The Facebook",后来,“The“被从名字中去掉了,虽然  http://www.thefacebook.com 仍然存在。


2005: YouTube ——大众可以分享的流视频

YouTube 于2005年推出,提供免费网络在线视频存储,并给大众分享。


2006: Twitter开始推了

Twitter 于2006年推出,它最初的名字是 twittr(受Flickr的启发);Twitter的第一条信息是:“just setting up my twtt”。


2007: 网络电视


Hulu 在2007年首次推出,与美国广播公司、全国广播公司和Fox合资,目的是使流行的电视节目可以在网上观看。


2007: iPhone和移动网络

2007年最大的创新肯定非iPhone莫属,在移动网络的应用和设计上,它几乎负责了全部。


2008: "网络选举"

“网络选举”第一次发生在2008年的美国总统选举期间。这是第一次总统候选人利用了互联网上所有可以利用的资源。 希拉里.克林顿的视频在YouTube早早的就出现了。 几乎每一个候选人都有Facebook页面或Twitter帐户,或者两者都有。

Ron Paul 通过网络筹款,单日筹到了430万美元,创下了历史记录,并且几个星期之后,以一天筹到440完美元的记录打破了自己创下的记录。

2008年的选举将政治和竞争移到了网上,这一趋势在将来没有任何改变的迹象。


2009:ICANN的政策变化

2009年互联网最大的变化之一是美国放松了长期以来的对ICANN的控制,ICANN是互联网的官方命名机构(它是域名注册的主管部门)。


将来?

将来互联网会走向何方?一评论的形式谈谈你自己的看法。

更多阅读

  • A People’s History of the Internet: from Arpanet in 1969 to Today:  A timeline of the Internet from guardian.co.uk.
  • History of the Internet:  An early timeline of the Internet, from precursors in the 1800s up through 1997.
  • A Brief History of the Web:  A series of videos from Microsoft to celebrate the launch of Internet Explorer 8.
  • The History of the Internet – Tim Berners-Lee:  A brief history of major developments associated with the Internet from About.com.
  • Hobbes’ Internet Timeline – the definitive ARPAnet & Internet History:  A very thorough timeline of the Internet, starting in 1957 and going up through 2004, with tons of statistics and source material included.
  • Internet Timeline:  A basic timeline of Internet history from FactMonster.com.

http://www.niftyadmin.cn/n/4453829.html

相关文章

小程序推广套路有点野 收几万元帮你注册开发

王平(化名)向记者展示交易明细,受款方为“上海銮铃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十年前,你错过了淘宝,现在小程序可不能再错过了,早布局早发财。”近日,不少中小企业主反映,个别公司自称“…

中国瞄准人工智能强国目标

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中国政府把人工智能(AI)作为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主要驱动力,鼓励、扶持和推动人工智能的发展。数据显示,从2012年至今,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有1354家企业,2017年投资总额超过…

Java6学习笔记53——枚举类型(更新)

本文已搬家至【Java学习笔记】枚举类型

阿里巴巴集团、文投控股战略投资万达电影

2月5日,阿里巴巴集团(简称“阿里巴巴”)、文投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文投控股”)与万达集团在北京签订战略投资协议,阿里巴巴、文投控股以每股51.96元收购万达集团持有的万达电影12.77%的股份。其中阿里巴巴出资46.8亿元、文投控股出资31.2亿元&#x…

心理地图:人工智能是怎样救助自杀者的

“走饭”是一个已经自杀身亡者的永远“停摆”的微博账号,然而这里成了心理危机者的“树洞”,她最后一条微博下已有106万条评论。中科院行为科学重点实验室,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微博留言内容进行文本分析,建立了互联网心理危机(自杀…

[每天读一点英文:那些给我勇气的句子]The Daffodil Principle

Several times my daughter had telephoned to say, "Mother, you must come to see the daffodils( [daffodil || dfədɪl ] n. 水仙花) before they are over. "I wanted to go, but it was a two-hour drive from Laguna to Lake Arrowhead "I will come n…

“被授权”泛滥 个人信息保护怎么管?

“被授权”泛滥,个人信息保护咋管 在刚刚结束的达沃斯论坛上,2015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普林斯顿教授Sir Angus Deaton和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开复进行了一场关于人工智能和隐私治理的讨论,讨论的焦点直指当下互联网企业过度收集用户信…

中国科研进展大 产权保护需跟上才不落入外人手

日前,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国防报刊出“知识产权对外转让要绷紧国家安全弦”一文,建议中国需要拟定知识产权以保护近期的科技成果,此举也引起了外媒的关注。 外媒指出,中国人民解放军近期开始担忧尖端科技领域会落入外国人的手中。…